牙齿敏感,即牙本质敏感,是指暴露的牙本质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产生的短暂而尖锐的疼痛。这种疼痛并非由其他形式的牙齿缺陷或疾病引起,典型的刺激包括温度刺激、气流刺激、机械性刺激、渗透压刺激和化学刺激等。
牙齿敏感的“罪魁祸首”:牙本质暴露
牙齿表面看似坚硬,但内部藏有无数微小管道(牙本质小管),直通牙髓神经。当牙齿最外层的牙釉质磨损或牙龈萎缩导致牙根暴露时,这些管道失去保护,冷、热、酸、甜等刺激会通过小管直接传导至神经,引发短暂尖锐的疼痛。
常见原因:
1. 刷牙方式错误:横向用力刷牙或使用硬毛牙刷,长期磨损牙釉质和牙龈。
2. 牙龈萎缩:牙周炎、衰老或牙齿排列不齐导致牙龈萎缩,牙根暴露。
3. 蛀牙或牙齿隐裂:龋坏破坏牙釉质,裂纹让刺激直达牙髓。
4. 频繁摄入酸性食物:碳酸饮料、柠檬、醋等长期腐蚀牙釉质。
敏感牙的“自救指南”:日常缓解方法
1.
脱敏牙膏:
含钾盐(如硝酸钾)或氟化亚锡成分,可封闭牙本质小管,需持续使用2-4周见效。
2.温和清洁:
改用软毛牙刷,学习巴氏刷牙法(45度角轻柔打圈),避免横向“拉锯式”刷牙。
3.避开刺激源:
①少吃冰饮、酸性食物(如柑橘类、碳酸饮料)。
②用吸管喝酸性饮品,减少与牙齿直接接触。
③食用酸性食物后,用清水漱口(半小时后再刷牙,避免磨损软化后的牙釉质)。
防胜于治:保护牙齿的长期策略
1、每年1~2次洁牙:清除牙结石,预防牙龈萎缩。
2、使用含氟牙膏:增强牙釉质抗酸蚀能力。
3、夜间磨牙者:佩戴咬合垫,避免牙齿过度磨损。
4、警惕“隐形酸蚀”:胃食管反流、呕吐后及时漱口,避免胃酸腐蚀牙齿。